乐博体育
SERVICE PHONE
13899998888SERVICE PHONE
13899998888发布时间:2023-09-17 23:29:24 点击量:
中国人喜欢谈教育,而且特别看重教育,每每有聚餐吃饭,便会谈起自家小孩的学校、成绩、兴趣班等等。
但是,鲜少有人能深入了解“教育的秘密”,包括补习班到底有没有用?对学习成绩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些因素?名校真有那么大作用吗?
上补习班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作用,目前已经有一些的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结论:补习班作用不大。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教育评估和质量监测中心对青岛市的136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和11734名初二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大。就语文成绩而言,小学四年级学生,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490.13分,不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500.08分;初二学生,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500.65分,不上补习班的平均成绩为499.36分。
3)补习效果主要在初中阶段,上了高中之后,课外补习只有数学方面而且只对差生有一定效果。
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证明补习班没有用的研究还少,缺少一锤定音的发现;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经济利益,利益会驱动机构去美化补习班的效果。
于是家长之间就开始了教育层面的军备竞赛:别的孩子都在补习,你敢打包票说这类补习没有作用吗?甚至,孩子的老师在补课,别的孩子都去了,你孩子能不去吗?这类军备竞赛会给人营造一种假象,不去补习就要吃亏。
名校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有研究发现,有名校学历可以大幅提高一个人毕业后,甚至是一生的收入水平。
社会是一个名利场,名校给你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点进入这个名利场,尤其是文凭这个重要的敲门砖。
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一书讲:文凭不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工具,而是其本身特定的社会价值。比如文凭可以成为人们提高社会地位的“文化货币”;可以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理由;可以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斗的武器。
文凭这张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展开什么样的人生。
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 Stacy Dale 和 Alan Krueger 考察了近2万个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10-20年的收入情况,发现:名校毕业生收入更高。一个在1976年进入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在1995年时的平均年收入是9.2万美元,对比之下他当初上的普通大学,收入只有7万美元。
不过,名校学历真的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吗?Stacy Dale 和 Alan Krueger 后续考察了519个可以上名校但有一部分选择了普通大学的学生后,发现他们后来的收入是一样的。更进一步地讲,只要这个学生有很好的SAT成绩,哪怕因为一些原因被名校拒绝了,他最终的收入还是跟去了名校的学生一样好。
美国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复杂网络研究中心教授拉斯洛·巴拉巴西带领团队发现:重点高中并不重要。那些以一分优势勉强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和那些以一分之差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最后考大学时的录取情况,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还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同样优秀、申请了哈佛之类著名大学,但是因为缺少耀眼的课外活动和强有力推荐信,而没有被名校录取,后来人生中的收入水平,跟那些上了名校的人一样高。但是要注意,这个学生必须是“申请名校”才行。这就说明敢报名校的野心同样重要。
巴拉巴西讲,所谓野心,就是你认为你属于哪里。你认为自己属于底层,那你就下意识按照这个“底层”该有的认知与行为去做事。你认为自己属于哈佛,那你就会按哈佛的教育来要求自己。
2)没出身在底层、但自身优秀且有野心的人,进不进名校的区别并不大,因为社会的复杂性够高、市场的多元性也够强,一次不成功也没关系,还有下一次。
3)出身底层,名校的作用是巨大的。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网络层次,还可以给予他们进入更高平台的敲门砖。
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曾做过一个实验,她对三年级学生开展了一项有趣的实验。这些学生中,既有黑人也有白人,既有来自富裕家庭的也有来自贫困家庭的,最后安妮特挑选了12个家庭的孩子。自此一项长达数年的研究开展了,安妮特和她的科研小组对每个家庭走访了不下于20次,力求真实表现。
我们可能会有疑惑,12个家庭会有着12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的对孩子严格,有的对孩子宽松,有的经常与孩子互动,有的表现权威和严肃。
然而,安妮特的研究结果可能与你的想法大相径庭,这些家庭只存在两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这两种不同方式是通过阶级状况划分的:富裕家庭与贫寒家庭的教育方式。
富裕家庭的父母,总是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中,并听取孩子对老师、朋友的建议。他们会有各类培训班,包括足球、篮球、游泳课,钢琴、吉他音乐课。
而贫寒家庭的孩子则完全没有这种紧张的时间安排,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强硬地让他们去学习,所以这些孩子每周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家卡尔•亚历山大针对巴尔的摩市650名公立小学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数学和阅读技能的“加利福尼亚测试”,然后随着年级增长追踪成绩变化。下面是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阅读成绩表:
我们看第一列数据,学生一年级入学时,依据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差别明显。之后经过4年学习,穷人家孩子与富人家孩子的差距不断变大乐博体育。这种差异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反复观察的结果。
具体做法是,他们通过比对暑假时间的阅读情况培训班,来比较孩子的成绩。长达五年的研究显示,富裕家庭的孩子暑假阅读时间最多,中产家庭次之,贫寒家庭的孩子反而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上。
同时,学校还比较学生从9月到第二年6月这一个学年的成绩,发现三类家庭孩子的成绩增长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太大,几乎很微小。下表就是成绩增长的数值变化情况。
然而,每一次暑假之后,学生总成绩的差距不断变大。亚历山大最后总结道,父母教育方式差异的确导致了孩子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根源在于非在校时间,也就是暑假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有的父母督促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学习一项技能,提高一门功课的成绩,但有的父母做的只是放纵孩子的娱乐,连督促他们的孩子完成暑期作业都做不到!这才是学习成绩差距的来源。
教育研究者Jean Anyon,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阶层的几个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教学情况,然后在1980年发表了一篇至今看来都毫不过时的经典论文:《社会阶层与隐含教案》。
Anyon说,哪怕是在四五年级这个距离起跑线没有多远的地方,不同阶层的学生事实上就已经在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不同阶层的工作做准备了。
普通工人阶层家庭对应的教育,要求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即可,他们循规蹈矩,受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好工作。
专业人士阶层家庭对应的教育,会要求学生拍摄一段相关历史的电影,有人出演、有人写剧本、有人配乐、有人拍摄,他们受教育的目的是:提升自我价值。
精英阶层家庭对应的教育,已经不再追求精美的PPT、艺术效果等,而是会询问学生“你认为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犯了什么错误”“雅典公民又犯了什么错误”这种问题。延伸开来,老师会问学生,工人为什么会罢工?为什么会搞街头政治?通货膨胀为什么会发生、并如何制止?老师说,你不知道答案没关系,我提问题只是让你学会怎么想。他们受教育的目的,在于掌控人生、学会决策、影响世界。这是真正的“主人”教育。
如果把一个人的成就分为普通、优秀和卓越,那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他们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
答案是智商。严格地说,是某种天赋。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社交等,比如有的人天生就受人喜欢,不一定非得是会做数学题的那种智商。但是它一定是某种天生的素质,有的孩子一看就会一点就通,有的孩子请什么名师怎么教都上不来,这个不得不承认。
但真实情况却是:真正聪明的人根本就不会不想学习。因为对聪明人来说,学习一点都不痛苦。他们会从学习中获得极大的快乐(父母的赞扬、老师的鼓励、同龄人的羡慕等),并更加认真学习,形成正反馈。
而智商基本来自于遗传,这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随机性,比如有的父母特别聪明,但生下来的孩子学习并不怎么样。但从大规模效应来说,智商是来自于遗传的,父母的智商会遗传给孩子。
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是这样的:国际象棋棋手,如果是业余的、没有名次的那种一般的学棋者,棋力跟智商的关系比较大,相关系数是0.32。但是对于那些高水平的、有名次的棋手来说,棋力跟智商的相关系数却只有0.14。
综合以上的一些研究,在我看来,中国高考是一场相对公平的比赛,虽然其最大的作用在于选拔。
首先,高考是一场标准化考试,要考什么内容基本都告诉你了,而且每个考生都可以在长达十来年学习中把知识学会,不存在有的人学了,有的人没学。而且衡量标准统一,全靠分数说话,不像美国教育有那么多漏洞可钻。
其次,补习班、请私教等中产阶层以上家庭才能负担得起的活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并不大,利用好节假日时间才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
最后,智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的智商相差不超过1个标准差,只有极少数天才,所以大家的起跑线大致一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清华70%,南大40.2%,东大28.1%!2023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出炉!
媒体:联合国大会高潮将至 泽连斯基将发表现场讲线层别墅内现手术室:涉非法 负责人自称是保洁
媒体:联合国大会高潮将至 泽连斯基将发表现场讲线层别墅内现手术室:涉非法 负责人自称是保洁
微信关注乐博体育